十幾歲的年齡正是最好的青春年華,卻因偶爾不慎感染艾滋病毒,從此人生陷入灰暗。記者瞭解到,目前青年學生已經成為艾滋病毒感染高發人群,國內報告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,而網絡交友成為這部分人群感染病毒的主要推手。疾控專家表示,中國艾滋病傳播途徑轉變為性傳播為主,更需要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,尤其針對青年學生、男男性接觸等重點人群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。115到19歲學生成為感染高發人群3年前,小A在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的一次干預活動中被檢測出艾滋病毒時,他只有16歲。幾年前背著家裡輟學後,小A跟著一伙兒人混社會,並有了同性性行為。“是一個很漂亮的男孩子,當時不僅感染艾滋病毒,梅毒檢測也是陽性,狀況很不好。”石家莊市疾控中心防艾專家劉淑君痛惜地說,“孩子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,這麼年輕、正在讀書的孩子感染艾滋,毀掉孩子的一生,也毀掉一個家庭的幸福。”近年來,我國艾滋病流行傳播模式發生較大變化,性傳播取代靜脈吸毒和非法採供血成為艾滋病毒感染主要途徑,這意味著艾滋病感染從高危人群到一般人群流行,防控形勢更加嚴峻。尤其需要關註的是,男男性行為人群感染呈快速上升趨勢。今年1至8月達25%,占到新發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四分之一。而青年學生成為艾滋病毒感染高發人群。根據河北省衛計委公佈的數據,今年以來青年學生感染增幅高達51.4%。“15到19歲的學生每年新報告感染人數都在上升,這對我國艾滋病防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。”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副主任汪寧說,“目前全國20多個省份都有報告,最小感染者只有14歲,而且大多是男孩子。”2都是“網絡”惹的禍?記者採訪的一些疾控專家表示,青年學生髮生男男性行為大多通過網絡交友,一些年齡較大、喜歡男男性接觸的人結識他們,在教會他們這種性行為的同時也把病毒傳染給他們。“發現的學生感染者中,並不都是大家認為的‘壞孩子’,多數純粹是因為好玩、好奇,在搞不清性取向時發生了男男性行為。大多通過網絡交友,也有的是同學或朋友。”劉淑君說。而男男性行為人群已經成為傳播艾滋病毒最危險的人群。汪寧介紹說,研究機構曾在某地對男男性接觸者進行追蹤研究,發現其發病密度達到每年4%,就是說每一百個人里有4人會轉成陽性。而且,男男性行為人群多集中在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,這表明艾滋病感染者已經從過去以貧困地區、知識文化不高的人群為主向經濟發達地區、有文化人群發展。3 我們該進行怎樣的性教育?疾控專家表示,中國艾滋病傳播途徑轉變為性傳播為主,影響人群更為廣泛,更需要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,尤其針對青年學生、男男性接觸等重點人群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。“目前性傳播成為艾滋病疫情擴散的主要傳播途徑,傳播方式更加隱匿,更要依靠教育和宣傳。”汪寧說。記者瞭解到,《艾滋病防治條例》對防控宣教進行了詳細規定,並要求高校、中學等將艾滋病防治知識納入有關課程,但在多數學校中實施並不理想。河北省教育工委一名工作人員表示,健康教育的教師都是校醫兼職,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還需提高。她建議將艾滋病知識列入中考文綜內容,以提高學生普遍的知曉率。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性教育在中國還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,不僅在學校,孩子們從家長那裡也難以得到正面、準確的性知識。“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的成績,更應關註他的健康。”劉淑君說。據新華社電  (原標題: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高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q66rqey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