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5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“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”(亞信會議),被輿論場賦以多重解讀。有媒體稱“歐亞世紀”形成,雖然此論有些言過其實,但中俄兩國走近、抱團取暖卻是不爭事實。
  遷延不決的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,據說已經擬定了合同文本。隨之而來的還有數十項經濟合作協議,兩國希望雙邊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大關。此外,還有一場備受矚目的海上聯合軍演。從經貿到安保,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有了更深入更現實的發展,20日發表的中俄聯合聲明,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兩國的同聲共氣。
  中美俄“三國演義”,似有變為“孫劉抗曹”之勢,何也?
  一方面,俄羅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。烏克蘭亂局下的克裡米亞分離並加入俄羅斯,以及烏克蘭東部親俄州的依樣學樣,讓俄羅斯成為西方世界的公敵。西方對俄經濟製裁還在加碼,外交上的孤立還在持續。
  另一方面,奧巴馬不久前繞開中國的亞洲四國行,改變了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形勢。雖然美國重申在釣魚島主權上不持立場,但公開支持將釣魚島納入美日安保範疇。日本收穫了在東海制衡中國的最大法寶,才有推進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底氣。在南海衝突中,美國站在菲越一邊,直指中國“挑釁”。從中美防長的直面交鋒到兩國總長的針鋒相對,顯示出中國對美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失望與憤怒。
  這也意味著,美國從東海到南海構築的平衡中國的鏈條,已經失去了威懾制約中國的作用。美國所擔心的海上中國進取力量,被美國反反覆復的刺激所激活。為此,美國學者批評美政府正處於外交政策嚴重錯誤邊緣,即同時得罪中俄兩個大國。
  中俄並不會成為政治軍事和價值觀同盟。但美國隔著太平洋與大西洋對亞歐大陸兩個大國的態度,確實在倒逼中俄兩國接近。
  中國海疆權利的伸張遭到阻遏,看似是日菲越等國在挑事,實際上都是美國在攪水。曾經與中國平和相處(至多是磕磕碰碰)的鄰國,如今輪番和中國進行著島嶼之爭的疲勞戰。作為幕後推手的美國,很顯然將這些國家當作阻遏中國海洋戰略的棋子,令中國走向太平洋的步伐受到羈束。如此,中美如何共容和共榮於太平洋?
  美歐在大西洋和美日在太平洋,的確形成了對俄中兩國的地緣壓迫,走出美日歐在歐亞大陸的鐵幕圍城,的確是中俄亟需重視的戰略使命。在此情形下,中俄拋卻分歧,強化合作,當然符合兩國的核心利益。不過,中美俄大三角,依然處於戰略動態調整中。若三方秉承理性客觀的多邊共贏精神,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和中歐最好的大國關係,仍可以在亞太乃至全球和諧共存。
  (張敬偉,察哈爾學會研究員,海外網特約評論員)
 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,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(www.haiwainet.cn)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q66rqey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